
中方融媒5月16日讯 杨长友,2017年当选中方县铜湾镇黄溪村总支部副书记,这位扎根基层二十余载的党员干部,始终保持着基层党员的质朴本色,坚守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使命。穿行在泥泞山路间的摩托车早已把他的手磨得发亮,随身携带的日记本写满了帮扶记录,杨长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和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温情助学,点亮希望之光
2019年寒冬,铜湾镇黄溪村村民杨某富确诊尿毒症晚期的消息牵动着杨长友的心。这位正值壮年,家中唯一劳力的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,妻子不告而别离家出走,家中仅剩年逾七旬的祖父母和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杨某怡。苦难的一家人对未来生活充满迷茫和无助。杨长友获悉后,连夜整理出长达数页的帮扶材料,连续数月往返于市县两级民政部门、各级公益协会,最终通过怀化市志愿者协会协调对接,落实了杨某怡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学段助学资金,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带去生活的希望。当杨某怡用稚嫩笔迹写下“杨伯伯是穿党员衣服的亲人”时,这个硬汉的眼眶湿润了。每逢开学季,他总会准时将新书包送到孩子手中,数年来风雨无阻。
守护记忆,致敬抗战老兵
在守护抗战记忆的征程中,杨长友的脚步同样坚实。作为怀化市抗战文化保护志愿者协会理事,数年来踏遍了怀化市周边,为平均年龄98岁的70余位抗战老兵建立“一人一档”关怀机制。2016年,杨长友获悉在黄溪村里生活着一位疑似迟暮抗战老兵,多年来不为人知,老人生活困苦。抱着不能寒了英雄的心的态度,杨长友几经周折,多处查证档案和史实,确认杨某达的确是一名抗战老兵。为给铜湾镇黄溪村百岁老兵杨某达争取应有的荣誉,他整理相关资料上报抗战协会及相关部门,最终将中央军委颁发的“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”纪念章交到老人手中时,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兵颤抖着敬出军礼,抱着杨长友嚎啕大哭,他终于等到了属于他的荣誉。同时为他争取到了每月2200元的生活费补贴,直到2022年老人安详离世。
灾难面前,彰显大爱无疆
2018年,铜湾镇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,大部分区域断水断电,数千灾民生活极为艰难。杨长友在自家房屋被洪水淹没至二楼,损失惨重的情况下,依然心系乡亲。他整理统计了镇上的灾情,并向公益机构及社会寻求帮助。灾后第三天,当怀化志愿者协会运送的12万元救灾物资抵达时,这个浑身泥浆的汉子正蹲在临时安置点,就着雨水啃冷馒头——他的救灾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着“XX处缺消毒液”“XX缺矿泉水”等数十项需求,却唯独没有自家损失的只言片语。
志愿服务,书写无私奉献
自2011年加入怀化市志愿者协会以来,杨长友累计行程2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1圈;帮扶留守儿童263名,其中21人考入重点大学;争取助学金逾50万元,惠及9个乡镇的贫困学子。在为堆子村事实孤儿田某筹集8万元善款时,他连续28天早出晚归,摩托车轮胎换了3次。当孩子怯生生喊出“杨爸爸”时,这个总说“还能再做点事”的铁汉,终于露出了疲惫而欣慰的笑容。如今,他发起的“乡村助学接力计划”已吸引10余名青年志愿者加入,形成长效帮扶机制。
在重阳节的暖阳里,杨长友创新推行的“银发关怀工程”让铜湾镇焕发新活力。他组织的“99重阳节”公益活动中,26个行政村的留守老人不仅收到定制的健康礼包,更通过“老手艺工作坊”重拾草编、榨油等传统技艺。当79岁的张奶奶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编出第一双草鞋时,眼角笑出的皱纹里盛满了尊严与希望。
杨长友用14本写满群众冷暖的民情日记、23双磨破底的解放鞋,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跑出了共产党员的加速度。
产业兴村,引领致富之路
杨长友敏锐捕捉到“产业兴村”的突破口,心中总是有个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梦想,千方百计地把村里的好东西推出去。黄溪村有“宝贝”,但是“宝贝”却未能给父老乡亲带来好收益。黄溪村种植山茶油历史悠久,出油品质好,远近都闻名,但也存在产量低出油率低,进而收益低的问题,造成了很多乡亲不愿意再种植山茶油,甚至对山茶林抛荒。他一直在思考“为什么我们有好产品卖不出去,卖不出好价格?”“为什么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?”“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打破这样的局面呢?”面对黄溪村千年油茶林日渐荒芜的现状,他带着茶油样品拜访油茶相关产业专家及企业,终于在专家指导下找到“疏密改造+生态培管”的复壮方案。2021年与怀化市秦湘油脂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后,他创新推行"三金模式"(流转得租金、务工拿薪金、分红获股金),将2400亩荒山变成“绿色银行”。当73岁的杨老汉捧着油茶款老泪纵横时,这个沉睡的山村正在焕发新生机,2023年,村集体油茶产业收入达一百余万元,户均增收4200元。
结合黄溪古村丰富的旅游资源,既要让游客“留得下”又要让有游客“带着走”的好东西。发展农特产是当务之急,杨长友结合自己近四十年的水果种植经验,多方考察寻找适合黄溪村的水果品种。并成立了黄溪村农悦农民专业合作社,先行试种植黄金贡柚,黄金奈李、贡桃等特色水果150余亩,在试种成功后每年能带来20多万元经济效益。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”,他始终不忘乡亲。在黄金贡柚种植基地,杨长友的“田间课堂”总是围满求教的村民。他把自己38年积累的种植经验编成,带着15户脱贫户在石缝里刨出“金果子”,带领黄溪村村民一起种植特色水果。并形成了当地一个特色产业,每年共为村民创收50余万元,其中带动脱贫户15户32人共同发展特色水果种植。每户每年增加收入一万多元,为10多名个村民提供就业机会。当试种的150亩特色水果通过电商平台走进城里的超市时,村民们才惊觉,原来老杨天天念叨的“品质革命”,真的能让山货卖出好价钱。如今,黄溪村的水果产业链已带动32人稳定就业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万元,成为当地新名片。
在“不晚森林露营基地”的篝火晚会上,杨长友正忙着向游客推介山茶油手工皂。这个由他主导开发的村集体项目,巧妙融合生态观光与农创体验,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。村集体经济薄弱是黄溪村发展的瓶颈。作为主管村产业发展的副书记,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杨长友利用黄溪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有的客流量以及“连村联创”的发展机遇。把村集体产业“不晚森林”露营基地经营得有声有色,成为怀化市周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。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,杨长友用“党建+产业+文旅”的融合发展思路,书写着新时代农村党员干部的担当答卷。
责编:舒千羽
一审:舒千羽
二审:蒲长征
三审:钦佩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
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